<tr id="r34j4"><option id="r34j4"></option></tr>
<big id="r34j4"><menu id="r34j4"></menu></big>
<code id="r34j4"></code>
  • <tr id="r34j4"></tr>
    <big id="r34j4"></big>
    <tr id="r34j4"></tr>
    <th id="r34j4"></th>
    <big id="r34j4"><nobr id="r34j4"></nobr></big><tr id="r34j4"><sup id="r34j4"><acronym id="r34j4"></acronym></sup></tr>
    <code id="r34j4"><nobr id="r34j4"></nobr></code>

    <code id="r34j4"><menu id="r34j4"></menu></code>
    <center id="r34j4"></center>
    <strike id="r34j4"></strike>
    首頁 > 華聲慈善 >  正文

    保險加快理賠 搶種做足準備(防止因災致貧返貧③)

    2020-08-19 13:20:24 來源:人民網 字號:
           核心閱讀

      洪災發生后,江西都昌縣部分群眾脫貧增收的產業遭受損失。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,老鄉們獲得了保險理賠和物資支援。農技指導和產業獎補也來得及時,不僅降低了損失,未來的日子也有了保障。

      

     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獅山鄉曹家村的村民劉守金,家住在鄱陽湖畔。原本靠水稻種植脫了貧,一場洪水讓他措手不及。老劉承包的400畝優質水稻,都到了收割的節骨眼上,被水淹后損失不小。

      像老劉這樣受災的困難群眾不是孤例。洪澇災害發生后,當地政府多方對接,迅速行動,為他們兜底保障。同時,聯系賠償,發放物資,派駐農技指導員,并出臺獎補措施……一系列政策組合拳,力保困難群眾不因災掉隊、因災返貧。

      洪水來了,損失不小

      在鄱陽湖與獅山鄉相連之處,舉目遠眺,全長3720米的獅山圩堤將鄱陽湖分成內外兩片。數十年都難得開啟的閘門,前不久啟動,放入從外湖涌進的洪水。

      上世紀70年代圍湖造田,當地村民享受了湖濱沃土的福利,但也飽受洪水困擾。1998年以后,江西圍繞鄱陽湖建造了185座單退圩堤——平時可種植,洪水來時作為蓄滯洪區,以此緩解整個鄱陽湖的汛期壓力。獅山鄉有兩座單退圩堤,今年7月11日,獅山鄉鄱陽湖外湖水位一度達到22.34米,逼近歷史極值22.43米。獅山圩堤土質疏松,壩體已出現多處管涌。

      “形勢危急!當天鄉黨委和各村村支書,在堤上開完會,就發出下午行洪的通知。”獅山鄉鄉長王林寶介紹。

      “行洪那不是我個人的事,是大家的事。不行洪,大堤倒了,未來三五年我們鄉都緩不過來!”接到通知后,劉守金如此表示。

      “當時另一個小堤也要行洪,十幾個人站在堤邊不愿走。局部服從整體,小家服從大家,老劉這點我佩服!”王林寶很感慨。

      老劉也因此承擔了不小的損失。相比去年,老劉今年多承包了120畝地,種上水稻,本指望靠它們增收,“多一畝地,年底就多三四百元的收入!”如果順利,7月10日水稻就能收割。但這場大水一來,除了10日搶收的20畝水稻,剩下的380畝地,全部泡了水。此外,還有8畝地的優質晚稻秧,光種子投入就一萬二,都還沒來得及移栽。一只小牛犢,5000元,沖丟了。林林總總算下來,老劉的損失快40萬元。

      行過洪,大堤守住了,但都昌縣一些村和曹家村一樣,淹的淹,澇的澇。“我和老婆愁了好幾天。”五味雜陳的劉守金,在村小安置點,深夜一點躺下,三四點又醒來,“愁得睡不下。”

      保險介入,理賠加速

      洪災來臨之前,劉守金是村里的“脫貧之星”:敢干,一人承包著400畝高標準農田;能干,家里養著各類家畜家禽。院里還堆著收來的塑料瓶、紙殼子,靠賣廢品也能獲得一份收入。

      2015年,村里整村開始搞土地平整,建設高標準農田。“最初規劃出70畝地,老劉要主動承包——干好了,每畝純利能有400元。”幫扶干部曹達信回憶道。育苗、打藥、移栽、施肥……劉守金是個種田的好手,甩開膀子,干勁兒十足。就這樣,2016年一年下來算算賬,純收入4萬多元。前后也就兩年不到,老劉甩掉了貧困的帽子。嘗到甜頭后,老劉的承包地也從70畝擴大到400畝,本想一年更比一年好??珊樗粊?,原本設想的好收成沒了指望。

      好在老劉投了農業保。“從2016年開始規?;邪詠?,年年都買。每畝地,政府出28元,我出7元,能有個基本保障。”

      “災害發生以后,縣扶貧辦第一時間就聯系我們開座談會,抓緊時間對全縣受災情況進行核查評估,現場定損,加快理賠。”本地負責農保業務的公司,從其他縣抽調復勘人員,成立了三個查勘小組,組織市里的審核員下沉到基層一線。

      通過農業保險智能平臺,業務員現場辦理,受災戶簽字確認,經審核通過后,理賠即可到賬,最快3天。“經復勘后,在農業保險這塊,劉守金至少可以獲賠20萬元。”業務員朱新林介紹。

      不光有農業保險,還有“防貧保”。針對易致貧低收入戶和易返貧脫貧戶,縣里以兜底7000人共計49萬元的標準為其購買“防貧保”,抓住因病、因學、因災、因疫情等致貧返貧關鍵因素,建立近貧預警、驟貧處置、脫貧保穩精準防貧機制。

      “7月12日我們就開了對接會,最終核定本縣有166戶滿足理賠情況。劉守金因產業損失已達最高線,一次性可賠付1萬元。在鄉政府經3個工作日公示評議,就可以走理賠程序。”該縣負責防貧保理賠業務的工作人員陳京旭對記者說。

      目前,都昌縣已完成對因洪澇受災的5個鄉鎮的核災工作,7月20日完成對湖區鄉鎮核災。對仍受水淹但損失已確定的受災群眾,給予保險理賠認定。“從災情處置到災后應對,我們都做足準備,能賠則賠,該種則種,盡力降低群眾的損失。”都昌縣扶貧辦副主任向新平說。

      搶種補種,專人指導

      “災后生產自救,及時種上晚稻、確保晚稻產量是關鍵。”獅山鄉農技站站長余炳昌在這個崗位上干了39年。作為劉守金農技指導的一對一聯系人,老劉的事兒牽動著余炳昌的心??h里發下來救災種子,余炳昌第一時間通知劉守金,“首批120斤優質稻要先培育起來,打藥施肥也要注意。”

      在一塊狹長的秧苗田里,左邊密右邊稀,青青秧苗已經冒了頭。“晚稻秧一畝最多下30斤種,要分批培育,初期打一次藥防病蟲害,后期視情況再打一次藥抗倒伏。”移栽過后,施肥還與以往不同,“三次輕肥改為兩次重肥——搶種的晚稻生長期短,為確保產量,肥力要給足。”下種時間、每畝分量、移栽時間、施藥方法、下肥劑量……一五一十,余炳昌都提前給劉守金叮囑好。

      目前,鄉農技站已為劉守金準備了120斤優質種和3000斤常規種,雜交種也已在培育中。站里還為劉守金免費發放了30包肥料。與此同時,與年初出臺的產業扶貧獎補政策配套,針對災情,縣里又謀劃出臺災后產業獎補政策,對9月底前新增1畝以上種植產業的,按400元/畝標準予以獎勵。

      如今,走進劉守金家的后院,只聽聞一陣雞鳴聲,卻不見人。探頭往一旁的雞圈看去,8只雞里混著1只鴨,把老劉團團圍住,一個個低頭猛啄。老劉正一手捏個飼料盆,一手忙著撒谷子。

      “老余說,今年多了一個閏四月,晚稻產量高。只要8月10日前種下地,保證每畝收成上千斤不成問題!”老劉高興地說。

    版權聲明:凡本網注明來源為“鹽城新聞網”或“鹽阜大眾報”“鹽城晚報”“東方生活報老爸老媽”各類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原創專題資料的版權,均為鹽阜大 眾報報業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。

    關注我們

    • 微信

    • 客戶端

    推薦文章

    女自慰喷潮久久久.www